水泥产业如何在旋涡中突围
发布:2009-09-15 14:37:19作者: 不详浏览量:2343
9月7日,在水泥行业作为“盲目扩张”产业被国务院常务会议点名批评11天后,工业和信息化部拿出了整顿水泥行业的具体对策。
工信部9月6日下发了《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对水泥行业准入设置了较高的门槛。
根据《条件》,各地政府将“严格控制新建水泥项目”,其中,对水泥熟料年产能超过人均1000公斤的省份,一律停止核准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
这意味着安徽、浙江等水泥生产大省今后将不会出现新的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限制水泥业产能过剩的政策太及时了。”中国水泥协会多位专家同时向记者表示。
《条件》中还规定,只有在内地有从事水泥生产经营3年以上经历的企业,才被允许在中国投资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这就说明中国的水泥市场将在现有格局下嬗变,而不会再出现“新来者”。
中国水泥协会数字水泥网副总陈百林向记者表示,工信部下发的《条件》把水泥企业“卡”的太狠了。与此同时,重庆水泥协会呼吁3年内不再建新的生产线,全力遏制重庆地区水泥产能过剩的局面。
“由于之前对大小项目审批来者不拒,地区水泥产能扩张过快,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现在的产能过剩。”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王静宇)
抓住基本建设需求成突围主线
9月7日,淮海中联水泥有限公司负责人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基本建设需求成为了我们的‘救命粮’,我们就紧紧抓住这条主线不撒手。”
此前记者问及中国水泥产能过剩对北京金隅的影响时,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蒋卫平表示,中国水泥总体过剩,不代表区域市场过剩。
“我们受惠于4万亿元人民币的振兴经济政策以及北京房地产市场发展良好和环渤海区的发展,北京区域的水泥需求旺盛,预料这个势头可于下半年持续。”蒋卫平说。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国内大型水泥企业高层管理人士表示,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以及基建项目投资的带动,使得企业产能扩张热情高涨,二季度公司新开工的生产线在30条以上,致使8月水泥产量创单月历史新高,公司的业绩在三季度内也大幅攀升。
根据半年报,国内23家水泥行业公司今年上半年总计实现净利润28亿元,较之去年同期23.4亿元上升将近20%,而从基建需求中获益量大约为60%。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有15家公司同比业绩均出现上升,今年二季度23家公司净利润总计才5亿元,而三季度内达到了23亿元,得益于基础建设的利润为14亿元左右。
“下半年我们牢牢抓住哈大、哈吉等这些铁路基本建设项目,不但能解决本地区水泥过剩的问题,还能带动水泥价格的小幅上涨。”亚泰集团副董事长徐德复表示。
中国水泥协会的一份关于水泥固定投资的报告中指出,水泥行业赖以依存的固定投资主要分为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和新农村建设这三大块。
这份报告同时指出,新农村建设投资规模稳定,而大型基建项目投资周期一般在3年以上,在下半年仍会有延续性,因此基建投资在下半年带动的水泥需求不会下降。
“而房地产投资在下半年提升是大概率事件,其将成为2009年第四季度乃至2010年水泥行业景气度向上的主要动力。”中国水泥协会一位专家说。
借助业务多元化延伸下游产业链
冀东水泥副总经理李占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公司现在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水泥产业了,我们发展商业混凝土、房地产,包括进入装备业,可以说都是我们提高抗风险能力的一些举措。”
今年的7月份,在将其主要水泥生产业务出售套现后,手握大笔现金的上联水泥有限公司开始向传媒业进军。以约8100万港元(约7170万元人民币)的代价,获得了西安金鼎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的51%的股权。
另外,上联水泥有限公司宣布,以其增资1125万元人民币 (约1280万港元)获得了北京中盛千里传媒文化有限公司75%的股权。
“通过收购西安金鼎和北京中盛千里的股权,公司可将其除主营业务外的合理范围内进一步参与传媒市场,并可借此通过业务多元化为未来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上联水泥内部人士表示。
就在冀东水泥进军房地产的同时,华新水泥、华润水泥等也已进入水泥的下游行业混凝土行业,金隅集团正在打造环保产业,而亚泰集团则欲介入道桥建设。
“10万立方米中字密度纤维板生产线、琉璃河水泥厂日产2000吨熟料窑外分解生产线、东陶高档卫生陶瓷生产线等20多个高新技术项目,全力打造新型环保建材,一直是我们的生产主线。”蒋卫平说。
徐德复对记者表示,亚泰从去年开始引入铁路项目后,就准备介入骨料、沥青生产乃至道桥建设业务。“未来3到5年,商品混凝土和商品砂浆产量,我们计划达到每年3000万立方米,骨料产量达到每年3000万立方米,营业收入达到每年100亿元,水泥制品投资则要达到30个亿。”
华新水泥公司告诉记者,“我们把产业链的扩张对于水泥业务的生产经营是一种促进,公司在其水泥生产基地中心城市建设混凝土搅拌站,布局生产混凝土生产线。”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徐永模表示,作为上游的原材料产业,水泥不能引领下游市场,其发展受益于投资也受制于投资。因此,水泥企业要生存和发展,根据自身情况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是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