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626795846

从建筑质量问题看转变混凝土使用方式的重要性

发布:2010-06-09 15:51:09作者: 不详浏览量:3112

  前不久,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建筑寿命只能持续25年~30年。相比中国的35年平均建筑寿命,发达国家的建筑,像英国的平均寿命达到了132年,而美国的建筑寿命也达到了74年。如此短寿的建筑将每年产生数以亿计的建筑垃圾,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环境威胁。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吨~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吨~12000吨建筑垃圾,而中国每年拆毁的老建筑占建筑总量的40%.建筑质量问题一直是中国建筑业面临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屡次出现的因建筑质量问题酿成的惨剧,也在不断敲响警钟,建筑“短命”现象引人深思。

  建筑的寿命主要取决于房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与此息息相关的是施工用料的质量和工程设计质量。按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年~100年。为什么实际生活中,建筑的生命如此短暂?房屋工程的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差,客观上是造成这些建筑“短命”的一个重要原因。施工质量对建筑寿命的影响能有多大?以日本为例,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百年住宅”的建设构想,建设房屋时使用的都是标号40以上的混凝土,水泥的使用方式基本都是采用工厂化集中预拌形式,而我国大部分“短命”建筑和老建筑使用的都是标号20的混凝土,水泥的使用方式大多数采用分散的现场搅拌混凝土,由于水泥使用的标号和水泥的使用方式不同,仅此差距就使房屋至少短寿十几年。

  众所周知,建筑质量取决于建筑材料的使用方式和建筑设计的结构性能,当今的建筑材料主要由砖块和钢筋水泥组成,建筑设计结构主要由砖混、全现浇、框架结构组成。而建筑材料是伴随着建筑设计结构发展而改变的,建筑材料的使用方式也是跟随建筑设计结构的变化和发展而发生变化,从我国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现在建筑结构已由砖混结构逐渐向全现浇和框架结构发展,建筑材料也由砖块、现拌混凝土和砂浆向钢筋、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发展,建筑施工过程中水泥使用方式也由包装水泥的现拌使用向散装水泥的预拌使用发展。按照目前建筑业的工艺水平,13层以上的现代建筑物,如果不用散装水泥,即预拌混凝土施工,是不可能建设起来的。但由于散装水泥在使用过程中,一次性投入较大(需要配置一些散装水泥设施),工艺流程需要改革(在节省劳动力的同时,需要采取一些现代化的工艺配套),需要较高的现代管理水平。因此,一些房产开发商和建筑企业为了降低建筑成本,宁愿选择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即大量使用民工降低成本,而不愿意使用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即通过增加设施提高效率,故而使用散装水泥积极性不高。所以,在一些地方房产开发商和建筑企业由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水泥使用方式上愿意采用传统的包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方式施工,这不仅影响了水泥散装率的提高,而且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的保障。而在水泥使用方式上采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方式施工,建筑企业由于使用散装水泥,雇佣民工的数量大大低于使用包装水泥的企业,由此导致的民工问题也相应大大减少;由于散装水泥从供应到使用整个环节比较规范,因此,使用散装水泥的企业出现各种建筑行业的常见问题,也比使用包装水泥的企业少;由于使用散装水泥的建筑物质量要高于使用包装水泥,由此产生的建筑业质量问题、出现“豆腐渣”工程的概率也相对较低。使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可以大大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实验证明,散装水泥存放在相对密闭的容器中,13个月质量保持不变;而包装水泥在工棚内存放3个月,强度下降15%~20%,6个月后下降20%~30%;如遇湿度较大的天气,还会结粒成块,变成毫无强度的惰性材料,不能再继续使用。从大量使用的混凝土和砂浆看,在建筑工地现场搅拌,各种材料的配比由于没有严格的计量,质量难以保证。而通过工厂化生产的混凝土和干混砂浆,由电脑控制,科学配方,计量严格,生产标准化,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得到充分保证,从而杜绝了“豆腐渣”工程的隐患。如重庆綦江彩虹桥垮塌,事后检查其使用的混凝土就是用包装水泥现场搅拌的。使用散装水泥大大促进了建筑施工现代化。散装水泥的应用促进了预拌混凝土、干混砂浆、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预拌混凝土全部使用散装水泥,是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是建筑施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预拌混凝土最为突出的优点是节约水泥,保证质量,提高效率,施工泵送高度高,一次连续性浇筑量大。例如,上海金贸大厦施工,混凝土泵送高度创造了380米记录。北京东方广场共使用70万立方米混凝土,在组织基础施工中,由8座搅拌站用219辆混凝土搅拌车,24小时内一次性连续浇筑了10450立方米混凝土。

  当前我国正在致力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环境压力十分重要。面对建筑“短命”的尴尬,局面除了要前移监管关口,提高建筑质量,还必须从水泥使用环节入手,大力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促进建筑施工的现代化,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真正实现“建筑大计,百年为本”.要真正改变大量使用包装水泥和现场搅拌的落后传统水泥使用方式,形成的建筑资源浪费的发展观,摘除最大建筑浪费国的帽子,就必须提高建筑质量,从建筑材料水泥的使用方式入手。应加快水泥使用方式的转变,适应建筑设计结构的变化,完善现代散装水泥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散装水泥产业技术水平。


搜索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