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0-09-07 15:25:22作者: 不详浏览量:3547
这段时间,浙江水泥公司的日子不好过。外人看上去有机会赚钱,水泥价格一月调高5次,手头却没货。更难过的是,江西、湖北、山东、江苏的同行大大违背水泥业“300公里物流圈”的销售规律,水陆并进来到浙江销货。浙江市场告急。
每吨水泥涨百元
七八月份一般是水泥的淡季,但今年这波价格涨势汹汹。浙江地区部分厂家一个月内上调价格5次以上。以海螺袋装水泥在浙江地区的价格为例,从7月28日的290元涨到8月25日的392元,涨幅高达35%。
中国水泥网董事长邵俊近期多方调查,发现浙、苏、沪等地水泥有普涨趋势,浙江表现更为明显。他分析,淡季涨价的背后,是政府出台的限电令。
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国发 〔2010〕12号)和全国电力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结合今夏电力供需仍存在缺口的实际情况,浙江省决定在今年电力迎峰度夏期间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实施控制用电。
浙江海螺集团相关人士表示,由于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各地政府为保证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会采取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水泥行业为了确保淘汰落后产能550万吨的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万无一失地完成,政府采取强制限电手段,压制淘汰过剩产能。
“现在的情况是限电减产涨价,水泥厂商并不高兴。”邵俊分析,这次的限电减产要求水泥企业的生产线和粉磨站都必须停产,力度很大,不少企业一停就是8天,相当于当月1/3的产量没有了。产量下去后,企业的实际成本反而相对上升。
四方水泥纷纷入侵
价格大涨后,浙江水泥企业真的高兴不起来。“成本上升是一个原因。此外,我们的水泥库存一般只有4~6天,6天之后手头基本没货,价格涨一倍也是无量空涨。”南方水泥副总裁郝宇明告诉记者。
今夏浙江用电特别紧张,上半年用电增长20.6%,此外由于上海世博会急需供电,浙江还承担部分上海地区供电任务——限电导致水泥产能降低的现象,在浙江尤为突出。
看到这个“价格高地,产能洼地”,江苏、湖北、山东、江西等用电相对宽裕的省份,火线运输水泥至浙江抢占市场。据业内人士估计,在8月15日~25日期间,山东省的水泥通过海运进入浙江,起码有10多万吨;而江西借助铁路、汽运等方式进入浙江的水泥,每天起码2000多吨。
“一般来说,水泥有个‘300公里物流圈’的定律,超过300公里以外运输成本过高,大家都不愿做跨地区买卖的傻事。”郝宇明告诉记者,“但这次浙江水泥价格高涨,让周边地区水泥企业在扣除运费成本之后,还有每吨几十元的利润,所以他们趁虚而入。”
浙江地区水泥企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纷纷建议“去掉价格浮沫,保护市场份额。”在行业协会协调下,企业开始共同降价,从最高点的每吨近400元,降到目前的每吨340~360元。随着产能恢复和价格调整,外省水泥的输入量开始下降。
下游企业也很纠结
水泥价格自2009年5月的每吨180元,断断续续涨到400元,再回落到目前的360元……可上游企业直呼没赚到钱,下游企业更纠结。
聊起飙升的水泥价格,主营混凝土的杭州建工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东一肚子苦水。
“拿着之前订下的水泥提货单,却拿不到货,很多厂家要求按照现价现钱交易。”王晓东给记者算了算账:每立方米混凝土需要使用300公斤水泥,前段时间价格上涨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成本上涨了25~30元,而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正常利润却只有10多元,“基本上是卖一吨亏一吨。”
作为水泥涨价影响最直接的行业,混凝土行业很受伤。杭州申华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根最近一直在等杭州市建委对于混凝土出台新的指导价格,企业将根据这个指导价格,来决定近一段时间的混凝土价格。王永根告诉记者,之前签订的合同,由于价格已经定死,亏也就只能亏了。
8月份,混凝土指导价格上调了3元,但相对于来势汹汹的水泥涨价,显然是杯水车薪。价格倒挂越来越严重,进货也越来越困难,这让王永根很焦急。他的公司承揽了杭州地铁一号线的艮山门、彭埠、九堡东站、世纪大道等地铁站、杭州世茂滨江花园、华鼎君临天下城等重大工程,每个月用量超过1.5万吨。
“以前买水泥,水泥厂是先送货上门,再结账。而现在倒过来,要先付现金,还不一定立即能拿到货。”为了节约成本,王永根将目光瞄向了外省的水泥,以前水泥基本上都是从省内的水泥厂拿的,现在50%左右的水泥从江西、江苏等省外的水泥厂调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