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626795846

西藏水泥面临内外压力 走整合之路时不我待

发布:2009-10-16 14:21:14作者: 不详浏览量:2350

  截至2008年年底,西藏包括立窑和湿法窑型在内的水泥总产能为235万吨,与近200万吨的市场容量相比,已超过20%。周边的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份,伴随着青藏铁路运输能力的增加,在今年上半年已有5万吨水泥产品进藏的情况下,下半年还将更大。记者深入西藏的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采访后认为,西藏水泥面临内外压力,走整合之路时不我待。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南边疆,2008年在克服国际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1%、11.9%。根据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水泥消费经验及今年上半年产销83万多吨水泥的实际情况分析,西藏目前的水泥市场容量约为200万吨∕年。

  2008年,西藏实际水泥产量为166.56万吨,即高争水泥56.65万吨(2条2000t∕d生产线);华新水泥40.76万吨(1条1000t∕d生产线);立窑和湿法窑企业合计产量为69.34万吨。显然,西藏出现了有产能无产量现象。

  进入2009年,华新水泥(西藏)公司二期2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开工建设。这条线投产后,将新增产能80万吨。日喀则和昌都地区也分别准备建设规模不小于100能为60万吨的水泥生产线。届时,总产能将达到445万吨。这意味着,即使落后水泥产能淘汰出局也很难解决已经或即将形成的这个地区的产能过剩问题。即使考虑10%的消费增长,西藏产能仍将过剩60%~70%,区内的市场竞争将会非常激烈,水泥价格将跌破300元/吨的成本价,可能会重蹈浙江水泥过剩发展的覆辙,无技术、无管理的企业将会破产,被市场淘汰。重复建设也形成了严重的资产浪费。

  再看看周边省份。人口只有550万的青海省,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将达到1100万吨。甘肃、青海现有产能2600万吨,在建、拟建项目的产能超过2700万吨,如果这些产能全部释放,即使淘汰甘肃和青海的1000万吨落后水泥产能,总产能仍将达到4300多万吨,人均产能超过1.4吨。伴随区域内部的产能过剩,甘肃和青海的水泥产品将更有组织地冲击西藏水泥市场。云南省产能过剩更为严重。截至今年上半年,云南新型干法水泥产能5042万吨,在建水泥产能2970万吨,拟建水泥产能2835万吨,而2008年云南水泥市场容量仅3990万吨。这样严重的产能过剩,必将加大对西藏特别是东部、北部藏区水泥市场的冲击。

  鉴于西藏水泥工业的发展现状,记者认为,如果通过内引外联,抓大带小,加快企业间的重组和整合,走集团0t/d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拟新增产能约70万吨。藏中地区的3家立窑企业也积极筹备建设产化发展的道路,用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来改造传统企业,以改变自治区水泥企业小而散、效益低的状况。“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是西藏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培育西藏战略支撑产业要求的具体体现。整合后的企业组织至少还可以体现4个有利于。

  有利于技术升级和产业调整。整合后的企业组织,将带动自治区水泥工业健康发展,使水泥工业在产业结构、产品档次、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度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区新型干法水泥比例大幅度提高,在全国率先实现产业升级。特种水泥的研发和应用也将进一步填补西藏水泥工业技术的空白。

  有利于西藏建材产业取得良好的效益。通过企业间的整合后,将大幅提高地方水泥企业的运行效率,以达到与内地企业同等的运行效率,通过价格协调有效抵御外地水泥进藏。

  有利于控制水泥流入,形成良好的产业布局和建立各方多赢的局面。整合后的建材企业,在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可合理规划西藏的水泥基地布局和市场物流。通过企业整合,可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避免不合理布点和恶性竞争,使西藏避免产生第二个浙江现象,使建材行业总体盈利水平稳步提高。通过企业整合,部分立窑企业将改造为粉磨站,安置原企业员工,从而实现政府得实惠、企业增效益、职工共享整合成果的多赢局面。

  有利于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关闭拉萨城区的2条湿法窑和立窑,将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藏中地区的立窑改造为粉磨站,可降低粉尘和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单位产品平均能耗降低20%,环保达标率达到100%,推广应用余热发电系统配套和替代原料等新技术。

  西藏水泥面临的内外压力显而易见,只有走整合之路,形成优势互补,西藏建材产业才能健康良性的发展。
搜索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