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626795846

我国预制混凝土桩行业十一五发展回顾及十二五展望

发布:2011-04-19 08:29:45作者: 李建华浏览量:3893

 
一、预制桩的发展历史

  我国早在1944年就开始生产离心钢筋混凝土管桩(RC桩);上世纪六十年代,铁道部丰台桥梁厂研制开发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PC桩),并批量生产 φ400和φ550 的PC桩;上世纪七十年代,研制生产了大直径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雷蒙特桩)用于港口建设;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原交通部三航局混凝土制品厂全套引进了日本PHC 桩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后,我国逐步推广生产和应用先张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

  二、 “十一五”发展回顾(2006-2010)

  1、生产装备和原材料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前,我国的管桩生产用关键装备、预应力钢筋(PC钢棒)、高效减水剂等主要依赖进口。

  随着国产化能力和机械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1995年以后管桩的生产装备已全部实现国产,并且逐步出口东南亚等国家。近五年,经过不断改进,一些单机的技术性能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PC钢棒经过消化吸收,国产母材的质量稳定性和加工工艺水平有了长足提高,目前国内已建有80多条生产线,完全满足了我国管桩生产的需求,并且也已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国家。

  高效减水剂的品种、质量和性能也完全满足了我国管桩生产的需要。

  2、生产工艺布置和新技术的应用

  1)生产工艺布置

  目前我国管桩企业的工艺布置主要有三种:

  ①  双跨及多跨横向流水布置。双跨横向流水布置与日、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基本类似(日、韩的一些老企业目前仍维持原有的布局,有些生产企业已改进提高),采用桥吊与地面车辆相结合的运输方式,无倒流水工序,生产环境相对较安全。多跨横向流水布置是在双跨基础上改进的,与双跨相比,工序更合理、易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

  ②  单跨横向流水布置。全部采用桥吊的运输方式,存在倒流水工序,桥吊之间需相互避让,工人始终处在头顶移动重载的环境下操作,生产环境安全性较差。

  ③  纵向流水布置。全部采用桥吊或桥吊与地面车辆相结合的运输方式,存在倒流水工序,生产环境相对较安全。

  2)新技术的应用

  ①  磨细矿物掺合料已被大部分管桩生产厂采用;

  ②  余浆的综合利用余浆回收后用于生产混凝土砖、排水管、加气混凝土等,这不仅有利于环保,而且亦为企业利废、增加效益开辟了新路子。

  ③ 节能技术的应用管桩生产中的能源消耗主要体现在:各种机械设备正常运转所需的电力能耗和蒸汽养护过程中的能耗。

  变频技术已在管桩离心成型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节省了30%左右的离心电耗,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技术经济效益。另外,锅炉鼓风机引风机的变频控制系统、水泵的变频控制、变压器的谐波治理和无功补偿装置等也已在管桩企业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

  压蒸养护余汽的利用,节能效果非常明显,已有不少企业采用了以下措施:

  1)多条蒸压釜之间高压余汽的互通利用;2)蒸压釜余汽互通利用后,釜内剩余低压余汽通入常压养护池利用;3)蒸压釜内大量高温冷凝水的余热回收利用;4)将热电厂低压蒸汽人工升压为高压蒸汽,以满足管桩生产需要等。

  再有,把热能和电能结合起来综合考虑,采用热电联产系统,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能耗,也符合国家节能降耗环保政策。

  ④ 免压蒸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长期以来,生产PHC 桩主要依靠二次蒸汽养护,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管桩混凝土获得高强度(C80),缩短管桩的生产周期,适当减少成品堆场的占地面积。但二次蒸汽养护能耗较大,设备投资和维护工作量也大,因此,管桩的免压蒸生产技术得到了全行业的重视,业内专家和一些企业的技术人员对此开展了应用研究,采用适当掺加矿物掺合料,或改用新一代的高性能外加剂等方法,取消压蒸养护,使管桩混凝土强度在3~7天内达到C80,已取得很大进展,但用于大量生产还需进一步研究试验。

  3、产品规格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管桩规格系列已较为合理,形成了PHC桩和PC桩按外径分为300mm、400mm、500mm、600mm、800mm、1000mm、1200mm各七个规格;PTC桩分为300mm、350mm、400mm、450mm、500mm、550mm、600mm七个规格。

  “十一五”期间还开发生产了外径700mm、1300mm、1400mm的管桩,还有无端板异型管桩、齿形管桩、竹节桩等,生产和使用的PHC管桩单节长度最长已达56m。预应力离心混凝土空心方桩和预制高强混凝土薄壁钢管桩也有相应的规格系列。

  4、生产厂家数量和发展地域

  2005年底,我国的管桩生产厂家约300家,分布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十一五”期间是我国预制混凝土桩行业快速发展的五年,不仅管桩企业数量由300家增加到了500多家,发展地域也由17个省市自治区增加到了25个(不包括港澳台),主要为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天津、云南、湖北、北京、山东、安徽、河北、海南、四川、河南、广西、辽宁、黑龙江、吉林、湖南、江西、陕西、山西、内蒙古、贵州等,大部分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四省市。另外,离心混凝土方桩生产企业也迅速增加;预制高强混凝土薄壁钢管桩生产企业也有数家。

  5、产能产量

  2005年底,我国管桩的年生产量约1.8亿米,经过五年的快速发展,生产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线能力已达100~150万米/年, 2010年全国管桩的年生产量已超过3亿米。

  6、标准规范

  “十一五”期间,经过全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预制混凝土桩行业的标准化工作也进展良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修订了GB13476-199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新标准号GB13476-2009)、03SG40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新标准号10G409)。

  ②  制订了行业标准JGJ272-2010《预制高强混凝土薄壁钢管桩》、JC/T2029-2010《预应力离心混凝土空心方桩》。

  ③  制订了行业标准《水泥制品工艺技术规程第6部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已报批)。

  ④  正在修订JC/T947-2005《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

  ⑤  正在制订国家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异型桩》、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安全生产要求》、《硅砂粉技术规程》、《水泥制品用矿渣粉应用技术规程》、《预应力离心混凝土空心方桩用端板》、《混凝土外加剂安全生产要求》、《用于耐腐蚀水泥制品的碱矿渣粉煤灰混凝土》等。

  7、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生产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最多的国家,但还不是生产管桩的强国。虽然我国管桩在生产企业的数量和产量上优势明显,但在产品质量、生产工艺、装备等与日本、韩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

  ① 产品质量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前期,我国的管桩是处于发展前期,生产企业少、产量低,管桩的应用面也小,为了推广管桩的应用,生产企业均注重产品质量,不惜重金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技术和质量管理,生产出的管桩产品质量与日、韩等国相当。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市场的无序竞争,监管力度的薄弱,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对产品质量缺少足够重视,主要表现在:

  端板材质和尺寸规格不符合质量要求;预应力钢筋材质、力学性能和尺寸不符合要求;砂子的级配差,有的细度模数在1.8~2.0范围内,含泥量较高;石子的级配、粒径、粒型、强度、针片状含量、压碎指标、含泥量等均不同程度存在问题,达不到标准规定的要求。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试验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混凝土搅拌时间越来越短(个别厂家仅60秒左右);预应力钢筋违规超张拉现象较多;离心成型时间越来越短,存在不严格执行离心成型工艺制度的现象。有的企业为了抢时间,居然还在离心机上装上了“刹车”装置,严重影响桩的内在质量;管桩离心成型后的静停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随意提高升温速率和恒温温度、且缩短恒温时间的现象在部分企业时有发生;压蒸养护存在由最初的24小时2个循环(即升温升压-恒温恒压-降温降压共12小时左右)降为24小时3个循环,有的甚至更短,压蒸养护的有效时间不能得到保证。

  ② 生产工艺装备问题

  目前我国管桩企业的工艺布置主要有双跨或多跨横向流水布置、单跨横向流水布置、纵向流水布置三种模式。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目前除了混凝土搅拌机、离心机单机具有微机控制外,生产线的工序控制仍然是人工控制为主,人为因数影响大。像自动吊具、自动装拆模装置、真空吸盘等单机在国内基本上是空白,急需加强研制开发力度。随着用工紧张问题的出现、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加强工艺装备的改造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建设势在必行。

  ③ 生产技术问题

  生产技术特别是混凝土配置技术,虽然我国已普遍采用磨细矿物掺合料,能生产出 C80混凝土,但仅仅是高强而已,在高性能上的技术研发还不够深入。

  ④人才问题

  人才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设计人才,另一个是生产技术人才。

  设计:现有生产线的设计采用企业复制模式较多,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工艺设计的相对较少,因而工艺布置有不少不尽合理,或流水不畅、或设备配置不合理,不但造成资源浪费,也影响了正常生产和产品质量。

  生产:当前管桩行业的专业人才稀缺,技术人员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即使规模较大的企业其专业人才也比较缺乏,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偏低。目前大专院校的专业设置,已由原来的工艺、材性、设备并举改为单一材性,毕业后进入管桩行业的又少之又少,行业内技术人才总量明显不足,结构也不尽合理。

  三、“十二五”发展展望

  1、生产装备

  “十二五”期间行业的发展重点:是进一步提高和实现生产线的机械化自动化,开发和生产机械化输送设备、自动吊具、自动装拆模装置、真空吸盘、生产线的工序控制设备及其软件等,以减少用工数量,减轻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2、生产工艺

  布置推广多跨横向流水布置,采用桥吊与地面输送带、地面车辆相结合的运输方式,由程序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实现生产线的机械化自动化,减少用工数量,减轻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实现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新技术的应用

  ①  免压蒸技术日趋完善,PHC管桩生产的节能减排效果会更加明显。

  ②  无余浆生产技术的研究应用,将真正实现PHC管桩的清洁化生产。

  4、标准、质量

  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标准宣贯培训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强,对保障预制混凝土桩产品质量和工程施工质量,维护行业整体形象将产生积极影响。

  5、人才队伍建设

  “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关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和企业对人才队伍建设的进一步重视,将会引导企业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指导企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引导劳动者岗位成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强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不断促进预制混凝土桩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6、管桩的应用

  设计方面: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不同工程及地质的组合配桩设计理念将会得到推广和完善,管桩的应用将进一步规范。

  施工方面:在目前锤击法和静压法施工的基础上,钻(引)孔植桩施工工法也将逐步推广,沉桩质量和桩基的耐久性能、桩基的承载力、桩基的使用寿命等会进一步提高。

  四、分会工作重点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进一步发挥好行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接受总会的领导,加强分会的组织建设,发展壮大会员队伍,尤其是做好新会员的发展工作。

  3、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组织开展好预制混凝土桩行业的相关活动,加强行业内部管理和行业自律。

  4、组织相关技术力量,加强行业技术创新,着力解决目前管桩产品存在的防腐(耐久性)、抗震、抗拔、节能等问题,为有关部门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验数据,引导有关设计施工单位科学合理的使用管桩,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5、加强分会的信息化建设,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办好《预制混凝土桩》内部专业期刊,努力为会员提供更多的新技术和信息服务。

  6、加强预制混凝土桩行业的标准体系建设,强化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和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质量,加强标准的宣贯培训工作,以满足更多生产、设计、施工单位的需求。

  7、加强与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学会和相关标准规范制修订单位的联系,积极沟通信息,促进预制混凝土桩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搜索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