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09-12-01 14:41:51作者: 袁在军浏览量:2090
我国的散装水泥近年来发展很快,2008年,我国散装水泥供应量6.36亿吨,散装率已达到45.82℅。提前达到了原国家经贸委1995年制定的在2010年达到40℅的奋斗目标。这是非常值得可喜可贺的。但是,我国的散装率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发达国家的散装率一般都在80℅以上,而我国能达到现在这个散装率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要想在短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难度很大。为什么呢?因为我国同工业发达国家的国情不同。
我国全面发展散装水泥是从城市开始的,城市的建设项目多,水泥用量大,而且交通条件好,使用散装水泥方便,这是城市发展散装水泥的有利条件,城市一直是我国散装水泥的主要使用地。根据中国散装水泥协会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散装水泥的累计供应量为32546.64万吨,农村的散装水泥使用量为6666.74万吨,农村用量占全国总用量的20℅,城市用量占全国总用量的80℅。
我国年产水泥14亿吨,绝大多数是自用,只有1—2℅供出口,农村的水泥用量占到全国水泥总用量的45℅左右,而散装水泥的使用量却只占全国散装水泥总量的20℅,这说明:农村的散装水泥市场潜力很大,农村推散大有可为。我国的袋装水泥大部分流向了农村,农村的散装使用率低,使全国的散装使用率难以快速提高, 成为我国散装水泥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从1985年国家大力推广散装水泥以来,各级散办都很重视农村推散,但是为什么农村的散装率还是难以上去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使用了散装水泥,日本、美国等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其散装水泥的发展也都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的,比我国正式提出发展散装水泥(1965年新疆会议)只早十个年头,但他们经过二十年的工作,散装率都达到了90%以上。他们都是高度市场经济的国家,政府没有专门的推散机构,用户使用什么样的水泥全由建筑队和用户自己选择,一切都由市场决定,而他们都是自觉自愿地使用散装水泥,这就是他们散装率高的原因。而我国有许多用户,特别是许多农村的用户,却不愿意使用散装水泥,这就是我国散装率低的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是由于我国和发达国家国情不同的原因,应当看到,我国的社会经济跟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这个问题上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生产力方面的差距
水泥由袋装改散装,首先是一种需要。袋装要拆包,散装不需要拆包,对于机械化生产来说,使用起来更方便。工业发达国家建筑技术先进,机械化程度高,混凝土使用量大,施工要求速度快,袋装水泥要拆包,不方便。使用散装水泥来搅拌混凝土时不用拆包,可以直接进料、自动计量、自动搅拌。一句话,使用散装水泥是生产和施工的需要,是建筑施工队伍自然的选择,不需要别人去给他们做宣传和动员工作。而在我国的许多地方和许多中小型的建筑施工队伍,机械化程度还不高,混凝土可以在工地现场搅拌,他们对散装水泥的需要还不是那么迫切,使用袋装水泥也一样可以。也就是说,舍弃袋装、使用散装,是生产上的要求,是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时代进步的结果,我国许多地方还没有这种要求,这是我国和发达国家的一种差距。
二、建筑队伍的资金技术实力方面的差距
使用散装水泥需要有一些专用的设施和设备,比如专用的运输车辆和储存设备,大的建筑队伍实力雄厚,资金、技术、设备条件都较好,一般都有这些设备,他们也愿意使用散装水泥。而小的建筑队伍资金、技术、设备条件都较差,许多建筑队都没有购置这些专用设备,他们习惯于使用袋装水泥,我国的中小建筑队伍数量众多,他们的业务范围遍布城乡各个地方,特别是农村的民用建筑市场几乎全是乡镇建筑队的天下。中小建筑队伍是我国农村建筑力量的主力军,他们一般都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较弱、机械设备较少。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低,对散装水泥的需求不迫切,许多建筑队伍由于没有散装水泥的运输和储存设备,用散装水泥还得去买罐装储、请人运输,就感到麻烦。买袋装水泥自己有车可以运输,工地可以随便堆放,为方便起见,他们一般都是去买袋装水泥。而发达国家的行业垄断程度高,建筑队伍的资金、技术、设备条件都较好,一般都备有散装水泥的运输和储存设备,他们施工的机械化程度高,从需要出发,更愿意使用散装水泥。
三、人们的思想认识方面的差距
散装水泥在我国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全面推广使用的,在这以前,许多人不知道散装水泥是何物,人们习惯于使用袋装水泥,认为水泥就应该是一包一包的,对于“散”水泥,有一种不信任的感觉,总认为散装的物品不如包装的好,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要改变人们的一种习惯,要有一个过程,如果再碰上有的散装水泥的质量出了点问题,那就更不愿意用散装水泥了。
还一个是对环保的认识问题,发达国家由于国家经济的高度发达,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人们对物质生活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因而,保护环境,使人们生活与工作在一个既清洁又舒适的环境中成为国家和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和旅游胜地,干净、无灰尘已经成为文明、进步的象征,那些对环境有危害、有污染的工业必须采取强有力的防污染措施才能允许其生产,产品在流通使用中容易产生公害(粉尘、噪音)的问题也受到社会各种法律的制约,国民的环保意识较强,比较注重周围环境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而国人对环保的认识较晚,不太重视,许多人对空气中的灰尘和噪音习以为常,不太在乎,有的人认为环境保护是国家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不相信散装水泥有利于环保。
四、水泥生产、供应方面的问题
发达国家都是市场经济国家,水泥生产企业都具有一定规模,设备、技术和管理都比较先进,现代化程度较高,水泥的生产是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施工要求为宗旨,以减少流通费用,降低成本,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来促进水泥流通的散装化。他们努力从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流通费用上去做文章,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各种消耗,降低成本,采用高效现代化的设施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流通费用,以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散装水泥不用包装,装、卸都是机械化,生产和流通成本都低于袋装水泥,从企业本身来说,他们都愿意努力实现水泥生产和流通的散装化。
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水泥产量世界第一,但水泥生产企业大多数是设备技术相对落后的中小企业,大水泥的比重并不高。小企业的散装水泥质量很难保证,尤其是那些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的立窑小厂,大部分没有保证水泥质量稳定的均化库,更谈不上二次均化的问题,这样生产出来的水泥不仅无法满足预拌混凝土生产的需要,就是作一般的建筑构件,使用起来也不放心。企业对发散主要是看用户的要求,一般都不太主动,有的水泥厂只考虑产品产量、不注重质量,为了争市场,常常是在价格上作无序竞争。水泥的生产和使用都有一定的地域性,国家虽然三令五申要求淘汰落后产能,但设备和技术落后的小水泥往往能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使政策的执行力度大打折扣,小企业水泥质量不稳定,常常给散装水泥带来负面影响。
五、农村市场的使用条件问题
我国的农村水泥用量约占全国的40-50%,而散装水泥的使用量却只占全国散装水泥总用量的20℅,为什么农村的散装率会这么低?这也与农村自身的条件有关。我国农村发展散装水泥有几个特点:一是供应农村散装水泥的生产企业规模一般较小,二是单个用户水泥使用量较少,三是用户分布广,四是交通条件较差,五是购置基础设施设备缺乏资金,六是农民对散装水泥的认识和接受程度相对较慢。正是由于这几个特点,使得散装水泥在农村推广起来比较难。农村的建筑队伍,一般都是本地的乡镇建筑队,设备和技术条件一般都比较差,许多队伍都没有购置使用散装水泥的设备和设施,再加上认识上的差距和传统习惯,对水泥没有散装意识,做项目工程需用水泥的时候,袋装水泥是他们的默认选项。统计情况显示,2009年上半年我国沪、京、津三个直辖市的水泥散装率仍为全国前三名,都在90%以上,浙江、山东、江苏三省的散装率分列4、5、6位,也都在60%以上。这表明,我国大城市的散装率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不比国外的发达国家差,东部的经济发达省份,跟国外的差距也不是很大,而西部和一些经济落后的地方,散装率就低一些,总体来看,散装率是东部比西部要高,城市比农村要高,大城市比小城市要高。这跟这些地方的经济发达程度几乎是一至的,大城市的科技经济发达,人们的思想也比较开放,环保意识比较强,政府在对城市管理时,比较注重城市的环境和文明程度,对一些污染环境的行为都会进行干预,甚至立法进行保护,对于粉尘和噪音等污染空气和环境的行为,越来越不能容忍,于是就有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等规定出台。从施工方来讲,机械化施工,快速施工,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对混凝土严格的质量要求,都要求对混凝土的搅拌方式由现场搅拌改为工厂预制,预拌混凝土应运而生。在这个问题上,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不谋而合。现在,除了大城市以外,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也加入了禁止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行列,使得散装水泥在城市的发展更加有利。从我国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大城市和小城市、国外和国内散装率对比可以看出,散装水泥的发展与经济发达程度关系很大,我国现时的散装率赶不上国外的工业发达国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如人家。当然,这不能成为我们甘居落后的理由,只要我们努力奋斗,是可以赶上去的,我国这几年散装水泥的快速发展,就是最好的说明:1988年,我国的散装量是1800万吨,散装率才8.9%,到1998年,我国的散装量有8400万吨,散装率是16.42%,十年中散装量增长3.7倍,散装率增长不到一倍,2008年,我国的散装量有63600万吨,散装率已达45.82%,十年中散装量增长6.6倍,散装率增长近二倍。这表明,我国散装水泥的发展是呈加速态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散装率还会进一步提高。为了使我国散装水泥的发展可持续,当前,我们需要找出影响和制约我国散装水泥产业发展的瓶颈原因,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并制定出相应措施。
基于以上的分析对比,笔者认为,农村用散是制约我国散装水泥产业发展的瓶颈,中小城市发展散装水泥也还大有潜力可挖。
一、城市发展散装水泥,关键是“禁现”。即禁止工地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现场搅拌砂浆,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现实的情况是,那里“禁现”禁得好,那里的散装率就高。遗憾的是,我们许多中小城市至今还没有“禁现”,当然他们都有各自的原因,或者是在当地“禁现”条件还不成熟吧。
二、农村发展散装水泥,除了要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对散装水泥的认识以外,还得要改善农村对散装水泥的使用条件,比如交通条件和设备设施条件。交通条件有赖于地方上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设施条件的改善有多条途径,可以在农村集镇设立一些散装水泥的供应站,由供应站统一购置一些散装罐和散运车,还可以在有条件的农村集镇建立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向农村的建筑单位和工地直接供应预拌混凝土,政府在财税政策上对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供应站点进行优惠和扶持,水泥生产企业对农村散装水泥的供应站也要大力支持和合作。
三、水泥生产企业要转变观念,对推广使用散装水泥要变被动为主动,对散装水泥用户应当采取送货上门、销售和运送一条龙的服务方式。水泥厂可以直接在农村集镇设立散装水泥的销售点,使农民使用散装水泥感到方便和实惠。水泥企业还应当加强对散装水泥质量的管理,从提高水泥的硬化速度,缩短水泥的凝结时间,改善水泥的颗粒组成等方面来提高水泥的质量,更好地满足预拌混凝土生产以及机械化施工的要求,消除用户对散装水泥质量不稳定的担心,要取信于用户,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四、国家对淘汰落后产能要采取一些更为有力的措施,对那些设备技术落后、产品质量没有保障的小水泥坚决关停,确保散装水泥的商品信誉,地方政府要以国家的整体利益为重,不要再进行地方保护。五、鼓励建筑队伍做大做强,提高建筑队伍的资质,中小建筑队伍、乡镇建筑队伍都应备有使用散装水泥的设备和设施。
这些年来,由于我国各地散装工作人员的努力,散装水泥发展很快,但各地的发展速度却是不平衡的,总体来说是东部比西部快,城市比农村好。农村的水泥市场很大,农村不实现水泥散装化的使用,则全国很难实现水泥散装化。综观各地的实践经验,只要认真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人员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政策措施到位、技术装备到位、协调服务到位,农村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同样能快速发展,农村的散装水泥发展起来以后,我国同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的差距也就会越来越小。